春節(jié)之后,冬小麥陸續(xù)進入返青期。那么,小麥返青水什么時候澆好呢?
農(nóng)民朋友要切實抓好春季田管,強化措施落實,促進苗情轉(zhuǎn)化升級,搭好夏糧豐收架子,為糧食生產(chǎn)穩(wěn)定發(fā)展贏得主動。有灌溉條件的田塊,要因時澆水保苗,落實中耕劃鋤等措施,推廣噴灌、滴灌、壟灌、隔壟交替灌等節(jié)水灌溉技術;無灌溉條件的地塊采取中耕培土、化控增濕等措施,提高作物抗旱能力,減小干旱影響。那小麥返青水應該什么時候澆比較合適呢?下面為大家整理一下相關內(nèi)容,供參考。
一、冬小麥返青水時間
影響冬小麥返青的主要條件是溫度。經(jīng)過鎮(zhèn)壓有利保水、保肥、保溫,能防凍保苗,控上促下,使麥根扎實,麥苗生長健壯。澆返青水要根據(jù)不同墑情而定。
1、如果冬季或早春進行鎮(zhèn)壓的冬小麥,根據(jù)返青情況,苗情長勢較好的麥田,可適時晚澆返青水。避免小麥生長速度過快,植株旺長造成倒伏。
2、凡是冬前搶墑播種播期較晚,又未冬灌、耕地質(zhì)量差、田間失墑嚴重的麥田及小麥個體發(fā)育較差、群體小、旱情嚴重的麥田均應及時澆返青水。根據(jù)天氣情況,如果天氣預報一周左右氣溫較高,又都是晴天,日平均溫度在3℃可澆返青水。有利于冬小麥返青起身,生長成壯苗。
3、如果一般麥田只要墑情允許,應延緩或不澆返青水,將返青水推遲到起身或拔節(jié)期進行;對群體小、長勢差或冬前旺長、春季長勢弱的麥田,可結(jié)合澆水畝追施尿素10公斤,澆水后待麥田墑情適宜時及時劃鋤保墑。
4、澆返青水要嚴格控制澆水量。因早春晝夜氣溫變化大加之冷暖氣流頻繁交替,澆水量以澆小水為宜,不宜大水漫灌,防止一旦有寒流發(fā)生氣溫及地溫太低給小麥造成凍害。
5、澆返青水還要根據(jù)苗情而定。對于冬前適期播種的麥田,由于地力不足造成分蘗少,穗數(shù)不夠的(冬前每畝總莖數(shù)50萬左右)可澆返青水,并結(jié)合澆水追施尿素、硫酸鉀或氯化鉀,以促進早春小麥分蘗,盡可能爭取較多的穗數(shù),為豐產(chǎn)打好基礎。
晚播麥及總莖數(shù)70~90萬的壯苗或90萬以上的偏旺苗肥水充足一般不澆返青水,以中耕松土、保墑增溫為主,把春生分蘗壓到最低限度;冬前旺長的麥田因冬前生長量大消耗肥水多,而又未冬灌,田間墑情差,早春遭遇倒春寒易導致死苗,也應注意及時澆返青水。
6、澆水和地溫有關系,3月份前后,小麥剛剛返青,溫度還上不來,地溫低,不利于小麥生長。如果這時候澆水、就會降低地溫,這樣小麥返青慢,對小麥今后生長是不利的。此時的主攻方向是劃鋤土壤,提高地溫,澆水應適當推遲到春分前后進行。
總之,澆返青水要因地、因苗制宜,切忌盲目,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。
早澆水減產(chǎn),適當晚澆“好上加好”,即可“白撿糧食”,又可抗病抗倒能力提高,除非你家麥田受旱“不得不早澆”的特殊情況之外。
二、為什么這樣說呢?主要依據(jù)是3點:
第一、小麥越冬前的“初生根”長度可以達到50-60厘米,有足夠的抗凍和抗旱能力。
第二、適當晚澆“春一水”,增產(chǎn)顯著。
據(jù)原種場試驗,3個小麥品種,早澆“返青水”的減產(chǎn)幅度較大,比晚澆20天“澆起身水”的減產(chǎn)68斤—82斤,比晚澆30天“澆拔節(jié)水”的減產(chǎn)122斤—150斤!
換一句話講,就是【早春的干土層厚度不大于3厘米】,適當推遲澆水,在【不增加一分錢的投入的前提下,每畝增產(chǎn)68斤—150斤產(chǎn)量是【相當于“白撿”啊】!所以說,俗語講的【一水晚,二水趕】是很有科學道理的。
第三、一般小麥“春一水”都結(jié)合追施氮肥【最省錢最高效的是尿素】。但是,小麥需要氮肥在起身前總需氮量僅僅在17.05%,在抜節(jié)期到孕穗期需氮卻占到63%【需氮的高峰期】,所以說,適當晚澆水,晚施肥對增產(chǎn)的作用巨大。而且,減少了無效分蘗,提高抗病(全蝕病,根腐病,紋枯病等)和抗倒伏能力。
為了實現(xiàn)晚澆“春一水”,建議大家有條件的盡量做到三點“小絕招”,幾乎等于白撿上百斤糧食哦!
1、播種后鎮(zhèn)壓,提高抗旱能力。
2、能澆則澆“封凍水”(早春苗壯,葉黑,返青快,抗旱,抗凍)。
3、小麥起身期要預防小麥倒伏和土傳病害(全蝕病,根腐病,紋枯病等根部病害)。
周口萊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,專注于作物功能水溶肥研發(fā)與生產(chǎn),解決作物低產(chǎn)、生長慢、 病蟲、落花落果、土壤污染等問題,實現(xiàn)作物增產(chǎn),農(nóng)戶增收,認準萊昂水溶肥。
【本文標簽】 小麥、大田作物、返青水、尿素、硫酸鉀、氯化鉀、水溶肥、萊昂水溶肥
【責任編輯】 版權所有
咨詢熱線
4000-500-526